展览前言:
本展览试图探索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出生,并于九十年代至新千年初期崭露头角的一代青年艺术家所共同表现出的一些重要特质。尽管他们的艺术实践看似各不相同,这一代艺术家所持有的某种态度和艺术原则是共通的:面对经济崩溃所暴露出的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单一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范围内地域性社区的瓦解,这一代艺术家使用最谦卑平常的素材,并刻意采用一种充满童趣的随意性手法,最大限度利用劣势条件,从而寻求一种独特的生存之道。
“冬日花园”旨在通过14位艺术家的艺术表现,在“微波普”的理论框架中梳理这种共性。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松井碧(Ms. Midori Matsui)所创的微波普一词特指:1) 不依赖主流文化语境,从个人经历中积累信息的片段,从而形成独特的美学或行为方式。2) 对既存的、陈腐的、日常用品、过时潮物或无名场所以戏谑的方式进行再利用,使之脱离其实用主义功能和社会定义,从而制造新的情境或游戏规则,使得参与者可以找到新的相互交流的机遇,或促使有意义的行动发生。
2007年在水户艺术馆举办的展览“夏日之扉:微波普时代”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验证。展览呈现了新一代艺术家如何通过对日常物件细微却极具独创性的改造,以及对细节的巧妙选择和重组,实现世界观的转变,反映出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道德与美学上的挣扎。本次展览将探索这一态度的延续,并进一步关注一些艺术家对其应用的扩展。这些艺术家意识到头脑与身体的无意识过程在更自由的图像构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愈发需要与现实世界的物质性进行及时的身体接触。
展览标题“冬日花园(winter garden)“包含两层对立的含义。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寒冬中孤寂的花园”,同时作为词组理解,还可以表达温室的含义。一个词汇中对立含义的共存揭示了展览的核心矛盾。标题的“负面”含义表现了艺术家艰难的生存现状,以及面对不利条件所做出的努力。温室的意象暗示着,即便是在狭小封闭的人造环境中,也可能培育出植物、昆虫、鸟类等各类生物体,特别是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不分季节的耕耘形成的丰富且多样性的自然系统。
展览从方法论的角度,分为三个类别。类别I体现了日常琐事引发联想的过程,包括绘画、影像、声音装置等不同表现形式,反映了无意识,作为图像随机结合的机制,在超越理性秩序,连接不同事物的过程中具体表现。类别II中的作品通过对动漫、科幻、电游、电视报告文学和搞笑闹剧等日本当代次文化进行创造性利用,投射出艺术家内心的迷思,捕捉了表演中身体的物质性或揭示某个场所被隐藏的真相。类别III包含一系列模仿植物、动物、矿物质等自我再生系统的作品,在作品塑造的环境或图像空间中,向观看者展示外界现象给身体带来的物理或心理上的影响。通过作品间的对话,三个类别将共同带来一次有机的体验,体现出“冬日花园”这一能够容纳生命缩影的狭小的人造空间所暗示的矛盾内涵。
统而言之,在“冬日花园”中展示的谦卑而灵活的艺术形式,捕捉了人类头脑及身体的基本活动将想象力从历史、文化框架的禁锢中解放的过程。这些艺术作品是年轻艺术家对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所做出的回应,表达了他们对精神不死的信念和对有效重组生存环境的期许。